良田喜嫁:锦绣农女山里汉

某某宝

> 良田喜嫁:锦绣农女山里汉 > 良田喜嫁:锦绣农女山里汉目录

第三百五十一章 流年似水(完结二)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宋大江自打梦生中举那年,已不再出去行商了,如今他在镇子西南角的方向,置了十来亩的地,盖了一个超大的坊子,又从南边的挖来不少精于织染的工匠,做起了生产加工的行当。

林州府这一带虽然不产丝,但这些年,种植棉花的农户渐多起来。他那坊子也不织绸子,专攻各类的棉布,什么平织、斜织、穿花织,反正只要绸缎上用到的织法,他的棉布上也一定有。

质地细腻、花样多,价钱却比绸缎要便宜许多,原料也比蚕丝更易得,自从坊子开张,生意就十分红火。

而他做行商做了许多年,一直忙叨叨的,一安定下来,自己个也觉清闲,不用操心什么打货找买主了。一门心思沉浸到开发新品布料当中去,甚至一度入迷的时候,还想拜师去学学木匠,好亲手改良织机。偶尔不耐烦操持坊子里的事儿,就去撩隔壁的赵老爷。

今儿下雪,赵老爷闭门不出,他也没旁的乐趣儿,只好揪着坊子里的工匠师博研究南边新出的一种起绒布的织法,突听明路过来说,宋大海和李恬决定要回乡,织法也不研究了,嗷的一声跳起来,带着明路急匆匆冲回家,一头扎进屋里,张口就喊:“大哥大嫂,你们走了我咋办,这家咋办?”

李恬闻言忍不住抽了下嘴角。早先下头几个小的时候,宋大江还是一副做二哥的有担当样。好嘛,眼下下头的几个小的,娶妻的娶妻,出嫁的出嫁,除了宋大河这个一心跟他学的,都成了家。他这个光杆儿,反而越活越回去了。不但面目不见老,连性子也比从跳脱了些,返老还童了啊!

李恬一想这个,就格外不忿!凭啥你能越活越年轻,她这个天天替人操心受累得,就越活越老态?

理也没理他,只管背着身指挥丫头婆子收拾箱笼。

宋大海先也没理他,见他猴急跳脚,这才忍不住道:“还能咋办?该咋办咋办!你几十几的人了,是没手没脚,还是没嘴,满院的丫头婆子,我们走了,你就吃不上饭,穿不上衣了?”

宋大江被他大哥训了个愣怔,半晌回过神来,略带几分委屈地小声咕哝:“只有丫头婆子有啥用?”家里没人主事,那也不像个家啊!

但这话他没敢说。老大早不忿他指着大嫂操心过日子来着,一说这话,指定得挨怼。

可他没说这话,也照样拦不住宋大海怼他:“哦,你也知道家里只有丫头婆子不像样子?那你这些年干啥去了?家里最小的都比你强,不对,是比你们俩强!”

宋大江有些心虚地别过头。

这些年李恬虽然放任了这仨人,但也不是完全不关心,偶尔也会提一提。宋大海这个做亲哥哥的,比李恬逼得还要紧些。可是每回宋大江都不当回事。这会儿他自然也没话说。

可是就这么放大哥大嫂走了,他也不甘心,只好又扯起大侄子的大旗:“那你们走了,天哥儿怎么办?咱天哥不是我做二叔的吹,那聪慧劲儿,将来一准是个连中三元的少年状元!他四叔和三舅给他提鞋都不配!可是村上又没啥好学堂,你们这一回去,不是把咱天哥儿给耽搁了吗?”

李恬回头一笑:“我正要和你说呢!”她把自己的主意和宋大江说了一遍儿。

宋大江一听就苦了脸,他是极爱小侄子,可是他又没带过娃子,哪管得了那些穿衣吃饭的琐事?

期期艾艾坑坑吃吃的把自己的意思说了。

李恬很是光棍地把手一摆:“这我不管,反正家里就数你们几个轻松,你又是轻松的人里头那个最大的,我们这些分身乏数的人不找你找谁?不但天哥儿的事儿你得兜着,往后梦生那里要是忙不过来,也得送娃子回来,让你管着。”

说着,她颇是解气地哼笑:“你不就是想享清闲么?我们偏不如你的意!媳妇不娶,成,娃子得带!”

说着,又笑:“不带自家的,就带旁人的。这个累反正你躲不过去!你不要嫌亏,你就只管往后拖。反正我们是不亏!”

宋大江的心理,李恬略略知道一些。

早些年,不止宋家娃子多,李家也是一窝的娃子,家里事多,他身上担子重,那些年着实累狠了。不止是身体上的劳累,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。

如今好不容易,各人都能自立了,他就想轻松几年。不想那么早又挑上妻子儿女的担子。

宋大江有些无语地看看一脸得意的大嫂,再看看一脸冷漠的大哥,心下品咂了一下,要说亏嘛,不用他受累带娃子,他还真不觉得亏。这一受累带娃子,好像还真有那么点儿。

自己个立在那里盘算了一会儿,微叹了一声,和两人打商量:“那要不,我就娶亲?”

李恬叫他说乐了:“说得好似跟你一动念头,就能娶着媳妇似的?”之前连个像样的人选都没有,你娶谁?

宋大海却是知道自家老二一般不说没把握的话,他即这么说了,指定心里有人选了,忙问:“瞧中哪家的姑娘了?”

宋大江很是头痛地抓着后脑往椅子上一歪,神态语气都十分勉强:“还能是哪家的?就老赵家的那个丫头呗!”

李恬就更无语了,没好气横了他一眼,斥道:“求你当个人,让人家赵家小姑娘多活两年吧!”

李恬这话,一半是说宋大江,一半是说赵小姑娘那个不靠谱的胖爹赵老爷。

赵家是南边的云州府人士,据说家里是世代开织坊的。不过,因为云州府繁华,且织机织坊众多,赵家在那边并不出挑。生意嘛也算不上不下。

后来赵老爷听闻许留镇这边大有可为,就动了心思,把坊子搬到这边来,应该也是想借个地利之便,多拦一些过路的生意。

也就是宋大江起意盖坊子那年,赵家搬来的。坊址就选在宋大江的隔壁,两家差不多同时起盖。

按理说,如今许留镇各式各样的行当坊子,遍地开花,就算两家坊子紧临着,从前又没什么矛盾,应该也不会起什么摩擦。

可是不止李恬,就连宋大江也都没料到,看样子已年过半百,也做了多年生意,应该懂得为商、与人为善之道的赵老爷那么不靠谱!

两边的坊子才刚开始盖没多久,就起了摩擦。先是赵家那边的工匠嚷宋大江这边的杂物过了界,接着宋大江这边盖坊子的工匠受不过气,拿泥灰回击。

从此之后,像这样鸡毛蒜皮的小摩擦就没断过。

等到坊子落成开始招工的时候,两边又打起了擂台。还是赵老爷先挑的头,宋大江这边给一天二十文的工钱,他那边就加到二十二文抢人。宋大江加到二十三文,赵老爷就加到二十五文……

就在宋大江恼得要一口气加价到三十文的时候,赵老爷那边先息战了。

最后工价定为普工一天二十五文,精工一天三十文。虽说这个价儿也不算离谱,可宋大江原先盘算是普工一天二十文,精工一天二十五文的。

结果硬生生被人抬高了,他哪咽得下这口气?等坊子正式开工之后,得了空子就要去隔壁撩一撩赵老爷。

每每把赵老爷气得胖肉呼煽着追打他,他就哈哈大笑着跑回自己的坊子,任赵老爷在坊子外头把门砸得山响,自己个躲在门后直乐呵。

李恬和宋大海都对宋大江这恶作剧式的行径十分无语,劝倒劝过他,可是宋大江已是成年人了,这种小事,只能略微劝劝,也不好硬着让他如何,见他不听,也只有随他了。

很快,宋大江“犯贱”式的招惹,就得了赵家那边的回击。

其基本表现在于,宋大江这边织平布,赵家那边也织;这边织斜纹,那边也跟着织。这边染红,那边也跟着染红;这边清浅,那边也跟着清浅。

宋大江当然不痛快,跑到赵家去找赵老爷理论。赵老爷也有理:这些都是通而行之的技艺,只许你织你染,不许我织我染?

宋大江虽然放下行商生意之后,有些放飞自我,道理还是讲的。还真叫赵老爷说了个哑口无言,铩羽而归。

之前两边虽然整天你找我的麻烦,我寻你的不是,但大体上还算是矛盾并没有激化。

直到两家的坊子落成一年后,宋大江重金从南边挖来一个据说能织双面软纱技艺的工匠,在自家坊子里试验了好久,又是改良纺纱工艺,又是改良织机,又是改良染色固色工艺,为了就是织花之后不串色。忙叨叨地,足忙了小半年,才算成功织出成品,并得到了见识过现在代纺织工艺的李恬的高度赞赏。

结果这批布料还没推出一个来月,隔壁赵记竟然也推出了类似的布料!

而且这个类似和之前的类似不同。

从前两边不管织同一样的布也好,染同一样的色也罢,到底是不同的坊子里出来的,细看还是有差别的。这回不但质地、格纹一模一样,更过份的是连色度的深浅都不相上下!要不是赵家偷师,以时下的纺纱、纺织和染色工艺,根本做不到!

要知道,这格纹样式还是李恬建议的,时下并没有哪个坊子织这样的。宋大江在决定织之前还有因为和时下审美不符,而有些犹豫,是先织出了样品之后,拿去给相熟的几个大商号瞧过,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赞同之后,他才决定大批织染的。

在宋大江看来,但凡他大嫂脑瓜子里想出来的东西,一准儿是大家都没见过的。赵家不可能是自己是琢磨的!

于是乎愤怒的宋大江气冲冲地去赵记理论。

赵老爷死活不认帐,非说是自家的工匠自行研制出来的。还说,就算是仿制,那也是他们的本事,再说了,仿制可不犯法!

仿制是不犯法,可宋大江不信,要是赵记没偷师,能仿到这么相似的程度。要知道单是织纱这一个关键环节,他们都改良了七八回纺纱车,才纺出这么细软匀称的纱!

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赵老爷的独女赵明珠出面了。在问清了缘由之后,把赵家的一干工匠给提溜出来,很快审明白了原委。

原是赵老爷从听说宋大江那边在研究新品的时候,就开始暗里和这边参与改良的工匠套近乎,宋大江那边研制出一样成果,他就买一样。等到宋大江那边新品研究完成,他这边已把宋大江新研制的那一套东西给买齐全了。

从纺车到新织机的图纸,再到染色的配方,无一不全乎。

为了表达歉意和诚意,赵明珠不但将赵老爷命人仿制出来的一批纺纱车、两台织机无偿送给了宋大江,连带赔偿了一百两银子,并保证他们赵记永远不销售此类的货物。

这一仗,宋大江算是大获全胜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大家才知道,之前赵家之所在工价大战中先息战就是赵明珠的意思。回到家,宋大江还和李恬宋大海感叹过,什么老子不如闺女等等之类的。

可是没想到,事过半年,即将入夏之时,他这边才刚又推出一批浅苏红薄沙绿等适合夏天的清浅颜色,隔壁赵家竟然也推出了,两家的颜色又是不相上下,几乎分辩不出。

宋大江又一次出离愤怒,这一回也不找赵老爷了,点名指姓要找赵姑娘理论。

可是这一回,赵家姑娘并没有和上次一样,表现出宋大江期望的公道谦逊歉意,反而和宋大江一样愤怒,指责是宋大江的坊子偷了赵家的染色配方。

本来是讨公道的,结果却叫人倒把一耙,宋大江怒上加怒,盛怒之下,就有些口不责言。

那位赵姑娘根本不和他逼逼,冷着脸轮起棍子就打!

那天,李恬和宋大海正好得了空子,在镇上采买了些物品,顺道来坊子里看看,正正好瞧见宋大江在前面狼狈飞奔,赵家姑娘在后头拎着棍子紧追不舍的一幕,惹得俩人当时就喷笑不已!

等弄清事情原委之后,夫妻俩两边劝说着,双方先息了战,回家自查。

这一查不了得。原是宋大江这边染坊的配色师傅实在配不出宋大江要求的,即要清爽好看又要新颖别致的颜色,就动了和先前赵老爷一样的心思,自掏腰包到赵家偷师。

宋大江坊子里这些看起来,是自家染色师傅经过多次配色,才试验出来的东东,实则是人家赵家的方子!

这一回是宋大江的脸一下子掉到裤裆里去,臊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。而一直被宋大江压着的赵老爷立马重新得瑟起来!

学着宋大江之前的样子,天天贱兮兮地跑到宋大江的坊子来撩宋大江。

要搁那种性子端方,受不得气的人,这种你撩我撩你,你嘲笑我嘲笑你的互动法,怕是双方早就闹得不可开交老死不相往来了。

可是这俩人都不是平常人,确切地说,是赵老爷不是平常人。

也是,要是平常人,他能干出才刚初来乍到,就为了一家独大,到也算是地头蛇的宋大江的地盘上撒野?而且撒的还是无关紧要不伤根本的小野,也根本起不到阻止宋大江的坊子落成的效果!

总归,因为赵老爷这个让人说不上来的性子,俩人你来我往互撩犯贱这么久,还真没闹到结死仇的地步。不但没结死仇,反而还逐渐的闹出了感情。

据宋大江说,是赵老爷先找他的。那回他正在街边的馆子里吃酒,赵老爷打门前过,瞧见他在,腆着脸凑了过去。一口酒,几口菜罢了,宋大江也不至于不给吃,俩人就那么坐在小馆子里,吃了菜喝了酒,大概是吃出点点感情了,又是赵老爷提议去听小曲儿。

还是宋大江自己个的话儿,他盛情难却,就跟着去了。

结果赵老爷连番吃酒,回到家就醉死过去了。赵姑娘又冷着脸,拎着棍子杀向宋大江的坊子。

从此之后,两边的关系就算稳定了。稳定在赵老爷和宋大江结伴吃酒,赵姑娘拎棍子打人的这一关系上。

李恬也不知道,为什么宋大江突然提到想娶人家姑娘,难道是打着打着打出感情来了?

可她敢保证,最起码人家赵家小姑娘应该不是和他打出感情了,就连赵老爷和宋大江结伴吃酒归吃酒,犯贱互撩互嘲挑刺找事,一样不少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