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

吾御

>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>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目录

第175章 起义十二时辰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每个时代都有那样一个风口。

站在那个风口上,猪都可以飞上天。

如果再能长出一双翅膀,那就可以飞的更高。

关键是如何找到那个风口!

在秦末之际的时代,陈胜吴广碰巧撞在了这个风口上,自此拉开了反秦的大幕,天下云集响应者,赢粮而景从。

大幕既已拉开,六国遗族也纷纷蠢蠢欲动,他们也想赶上一个反秦的风口,从而实现自己的复国愿望。

可惜下一个风口没人知道在哪,除了,易承!

秦二世一年,八月九日。

以刘邦为首的起义军宣布在沛县起义。

在做了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后,这场起义被易承演绎的堪称完美。

当天一早两千多张起义宣传画被散播出去,直接就在沛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。

赤帝起,沛公兴!

为了方便最广大劳动群众的了解刘邦,易承在宣传册上浓墨重彩的介绍了沛公刘邦。

沛公刘邦,乐善好施,行侠仗义,为救黎民百姓,赴汤蹈火反秦。

沛公,就是人民的英雄,时代的楷模,跟着沛公起义,终将脱离被压迫的暴秦,迎接美好的未来!

而后五百多名训练有素,有着青铜武器和藤质铠甲的护卫团就在天明时分攻破了沛县县衙,将沛县陈县令吊死,将尸身连着棺材摆放在县衙门口,供人参观。

沛县瞬间就被刘邦占领。

沛县县衙中的狱掾曹参,厩司御夏侯婴也都被易承劝降,表示愿意追随刘邦起事。

几乎是在沛县宣布起事的当日,沛县周围的郡县也都宣布起事,胡陵、方与、丰县、昭县四座县城县衙全都遭到围攻,铁冲、张蕤、张良、樊哙等人分别率领近百人散在外面四处宣布起事,同时分发沛公刘邦的宣传画。

易承和萧何则是负责接收新来投奔沛公的起事百姓。

众人各司其事,各有分工,仅仅一天,整个沛县前来报名投靠的流民就多达一千余众,还有不少听说还在赶来的路上。

易承早已准备了近千条红丝带,新投奔的流民要将丝带绑在额头上,护卫团训练的士兵则是将丝带绑在胳膊上,因用赤带,所以易承也让这些士兵自称赤军。

三天之后,赤军的规模就急剧扩大,一度增加到六千人,而且还有人从各地源源不断的赶来。

这其中不少人都是因为看了沛公的宣传画才来跟随沛公起事。

有了人,自然就要抢地盘,而且易承深知时间的重要性,来了人,就要打!对于造反来说,时间就是金钱!

于是,刘邦率领樊哙开始了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外用兵。

三日后的晌午,刘邦率赤军四千人攻打泗水郡监平所守的丰邑城。

根据情报,丰邑城有三百守军,不过都是正规的秦军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